|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中国苗侗祖源文化之乡——榕江

中国苗侗祖源文化之乡——榕江

关键词:苗侗祖源文化之乡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榕江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旅游局
  • 电 话:0855-6622281
  • 网 址:http://www.rjwtgdlyj.com/
  • 感谢 gzrj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84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向世界展示:

  “敬仰萨玛、圣洁侗乡”最隆重的祭萨仪式

  “天下惟一苗王庙”最原始的祭祖仪式

  “世界苗族超短裙”最古朴的苗族情人节

  黔东南州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都柳江中上游,全县幅员面积3315.85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其中民族乡6个,全县总人口32万人,以侗、苗、水、瑶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4.4%,其中侗族11.5万人,苗族9.6万人。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2%,居全省之冠。原始森林占三分之一,尤其是都柳江上游的月亮山、孔明山最多,茫茫原始森林延绵数百里,林中珍惜动植物、名贵药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景色秀丽迷人,名胜古迹众多,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民族节日的天堂……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把黎(黎平)榕(榕江)从(从江)确定优先发展旅游区,所作的景型等级评定,榕江有A级型景区4处,B级型景区7处,C级型景区2处。

  1958年国家民委认定榕江县车江章鲁村侗语音为侗文标准音, 2005年榕江“萨玛节”、“晚寨琵琶歌”、“空申茅人节”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榕江被誉为“中国侗苗文化祖源地”,旧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原始古朴,原汁原味,保存完好,素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榕江古榕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县内少数民族风情独特浓郁,且民族支系较多,侗族有7个支系,主要以车江三宝千户侗寨、寨蒿晚寨(四十八侗寨)、乐里七十二侗寨、栽麻宰荡、大利侗寨为代表,尤其是世界罕见的三宝千户侗寨古榕群、车江万亩大坝、世界最高的侗族三宝鼓楼,三宝琵琶歌、晚寨琵琶歌、宰荡侗族大歌、多耶、行歌坐夜、“珠郎娘美”等民族风情和民间传奇故事,及其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神秘古朴、带有母系氏族社会遗风的“萨玛节”等风情文化,使其成为侗族地区文化中心。1958年国家民委推行侗文时,就把三宝侗族语音作为中国侗族标准音。榕江亦是苗族迁徙进入贵州的第一站,是苗族文化的发祥地。苗族共有15支,主要有古州吴家寨、兴华摆贝、计划加两、平江滚仲、朗洞卡寨、两汪空申、平阳小丹江等苗族村寨,其奇特的歌舞、服饰、芦笙和神秘古朴的苗族牯藏节、茅人节等民族风情,充分展现了原始古朴的苗族祖源文化。特别是古州苗王庙作为苗族惟一的祭祖庙宇,广大苗民同胞都非常崇拜。此外,榕江八蒙水族的“瓜节”、“斗牛舞”、塔石瑶族的“盘王节”、“舂杵舞”等风情文化也各具特色。

  县城古州,历史上曾是贵州省南部航运重要码头,是黔、桂、湘三省区物资的集散地,商贾云集,商贸、经济、文化发达,曾为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至今古会馆、古码头、古建筑保存完好。清代总兵署、古衙门、红七军军部旧址,都说明古州一直是历史上军事重镇。

  榕江地处都柳江畔,东邻黎平连湖南,南临从江连广西,西接黔南荔波、三都,北连雷山、剑河、台江,321国道和202省道穿境而过,并在县城古州交会,因此,榕江成为进入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的门户,是连接贵州至广西桂林、凯里至桂林、黎平至贵阳、黎平至荔波樟江等景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是黔东南州及贵州省乃至贵州、湖南、广西省区重要几条旅游线的必经之地。

  三宝侗族萨玛节

  三宝侗族萨玛节是车江三宝侗族最盛大而古老的节日,是侗族古歌传颂中的源地,是三宝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延续,时间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至二月。“萨玛”是侗语,“萨”即祖母,“玛”即最大,“萨玛”即大祖母。侗族女神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萨既是氏族的长者,也是首领。萨玛节就是祭祀侗族女神。侗家人认为萨玛神威广大,她能赋予人们以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和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此,侗家人每年祭祀她,祈求萨玛的英灵保佑整个氏族(村寨)。萨玛节已成为南部侗族传统盛大的民族节日,节日这天,车江三宝侗族妇女身着盛装,前往萨玛祠祭祀(现也有男性参加)。祭祀完毕时,人们迎萨出门,跟随萨(手持半开黑纸伞的老妇人)踩路,绕寨一周,最后行至耶坪,唱耶跳耶,与萨同乐。车江三宝侗族萨玛节场面宏大,气氛古朴、热烈。

  古州苗王庙

  苗族历来不立庙、碑、坟,而古州苗王庙,为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被称为“苗族天下独一庙”,堪称中国人文景观之精品。民国时期出版的《榕江乡土教材》记载:“县城之西山坡上有苗王庙,建立之时期不可考。”

  苗王庙坐西南朝东北(以怀念故土中原),为砖木结构,高封火墙青瓦顶,气势宏伟。庙中有苗王塑像身高七尺,赤足芒鞋,头缠包帕,手持长竹烟杆。每年清明之前,苗民必至苗王庙,高悬火把,上供烟叶,焚香烧纸,厚祭苗王。庙为古州苗胞纪念开辟苗岭原始大荒的苗族始祖而建,历代香火鼎盛,名声远播。

  在《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旅游地图》、《世界旅游地图》等资料上都有古州苗王庙的史料记载。榕江古州苗王庙是苗族迁徙到西南地区留下的惟一历史建筑物证,饱含着深邃的苗族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

  世界苗族超短裙——空申

  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两汪乡空申超短裙苗寨距县城94公里,全村共有215户,1015人,因这里苗族妇女终年身穿五寸长的超短裙劳作生活,且历史悠久,因此被誉为世界超短裙的故乡。空申,苗语称“欧溪” ,意为“清澈的小溪” 。村寨依山而建,四周山峦起伏,林木葱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寨旁流过,民居布局合理,吊脚木楼鳞次栉比,现已成为榕江著名的苗族风情旅游村寨之一。

  超短裙服饰 这里的苗族妇女上身是黑色斜襟湖蓝折袖短衫,头戴自制青云布做成的“人”字形尖角帽,一根丝织彩带拴住帽子,颈部戴三至五根银项链作装饰,下身围着仅有五寸长的黑色百褶裙和一面齐踝的彩绣围腰。据说,很早的时候,还未曾有布料,为了抵御风雨烈日,妇女们就用树皮折成尖尖帽戴在头上,用芭蕉叶围在身上,后来有了布料,裙子的褶皱便沿袭传统形式做成芭蕉叶的叶脉形状,天然无花纹图案修饰,又因终年要跋山涉水上坡下田劳作,天气湿热,裙子便慢慢演化成五寸长的超短裙了。

  茅人节(古老的苗族情人节) “茅人节”苗语称“捞沙丽” ,又称“爬茅人坡” 、“插茅人”。相传,短裙苗族古时有本寨男女不通婚的习俗,婚姻由父母包办,姑娘都要远嫁他乡,许多同寨青梅竹马的青年男女不得不劳燕分飞。远嫁的姑娘阳春三月均要返回娘家帮助春耕。劳作之余,她们便带着“三月粑”邀约寨里的未婚姑娘和小伙子到山上唱歌,用歌声抒发与心上人被迫分离,远嫁他乡的伤悲,并劝告未嫁的妹妹不要远嫁,向情人倾诉内心深处的思念。唱到后来常常是泪水涟涟,泣不成声。为了表达对家乡和情人的依恋,她们用新长的嫩绿枝叶和茅草扎成高低大小不等的“茅人” ,捆在杉树干上,然后插在最高的山顶上,一般插七根、九根、十一根或十三根,插单不插双,并按中间高两边低排列,中间最高的是大姐,两边的是妹妹,寄寓姐妹情深。后来,同寨的苗族男女可以通婚,不用远嫁了,这一古老习俗才沿袭下来,变成青年人谈情择偶的情人节。每年农历三月至四月,寨子里成年男女皆可结伴上坡游玩、对歌、扎茅人。无论婚否只要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便可另寻幽处。

  抢亲习俗 未婚的苗族青年男女,如果彼此有意,男的还可以“抢亲”,把女的直接抢到男家,宰鸡杀鸭,宴请亲朋好友,饮酒庆贺。如果抢到半路姑娘改变主意,小伙子也只能乖乖地送姑娘回家。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55-6661615 传真: 邮箱:554728563#qq.com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52号二楼 邮编:557200
Copyright © 2004-2024 黔东南淘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